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13章(1 / 2)

他盼着这口薄棺能给他带来巨大收益,并且暗暗定下主意,等到地契到手,第一件事就是跑来砸姜染的铺子!

姜染不在乎他这许多心思,将定契对折一叠,揣进怀里。

东边的日头已经奔着中天去了,姜染在光下站起身,拄着烧火棍子,慢条斯理地略过一群神色各异的人,他们有的神色麻木,有的作壁上观,有的——

她微微偏过头,在一处不见光的角落里,看到了一张单薄的,没受过人间疾苦的小公子的脸。

那是跟她有过几日牵绊的张金宝的小儿子张进卿,方才众人都在争执家产时,只有他一声不响的站在那里。

他今日没牵狗,也没了往日嚣张跋扈的气焰,她在他脸上看到了这处宅子里唯一的悲意。

“好好葬我爹!”张进卿迎上她的视线,通红的眼眶里透出无限的不甘愿。

他肯定是恨她的,虽不至于有杀父之仇,却总觉相差不离。年纪轻的孩子总是不善隐藏情绪,快乐高兴在脸上,伤心欲绝也在脸上。

姜染没什么感情地挑起一边眉毛,“拿人钱财,替人消灾。好不好的,你有得选吗?”

小孩子多遭遇点挫折才会知道生气和哭都没用,她没打算教他,就是想气他。

“你!”张进卿咬牙,这人已越过他走了。

乐安城的冬天有张酸凉的脸,晌午还挂着太阳,至晚间便狂风大作起来。呼啸而来的北风在门缝里不甘寂寞的徘徊,偶尔嚎出一“嗓子”荒腔走板的怪调。

折玉在付锦衾桌前拢亮了一盏绢纱灯。点心铺早在半个时辰前就关了,铺内只有自己人,没有外人。折玉站在付锦衾身侧,覆命一般的说,“张金宝没了,对门那位今日往张家去了,心满意足敲了九十两竹杠,得了三十两定钱,回去以后没听见动静,估计在往棺材盖上雕花呢。至于您让属下查的消息,依旧没什么动静。”

付锦衾让折玉去查姜染的来路,他着人打探了一圈,也没听说江湖上有这么一号人物。

折玉说,“公子,会不会是咱们猜错了,若真是来头不小,没道理一点风声也没露。”

“这世间最没根没据的就是道理,便如你我,就不在道理之中,不会被活人记住。”付锦衾看向跳跃的烛火,“死人的嘴永远是最严的,这人不能在正路上找,得到邪路上打听打听。”

娟纱灯里飞进一只小虫,正在火里不知死活的振翅,灯笼里被它扑腾出一阵兵荒马乱,却总也飞不出这笼火,付锦衾看了一会儿,淡声道,“还有别的事吗?”

折玉从怀里掏出一只信筒,递到付锦衾面前。

“时风那边的信到了。”

付锦衾没接,两只手揣在袖筒里看折玉。

他懒得亲自看。

这人的脾气也是琢磨不定,折玉少不得当着他的面展开,快速扫了一遍,回禀道,“公子,那几个人快到玉宁了,您是亲自去,还是属下带人过去。”

付记每隔一段时间就要“招待”一些寻找并将书阁的人,这些人,聪明的会自己找上门来,蠢一点就在乐安一带兜圈子,兜得心烦,难免要去“送”一趟。

桌前白瓷茶碗里哈着热气,付锦衾揣着手将视线扔在桌上。折玉轻易不敢轻易揣测他的心思,等了片刻方听他道。

“好歹是江湖上有头有脸的人物,单让你去,恐失了礼数。”

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是,折玉一个人料理不来。

但他亲自去,又去得并不痛快,数九寒月的天儿,谁愿意顶着寒气往外面跑,偏他推不开这种“活”,这么一想,连门缝里的风都变得厌烦起来。

折玉听他语气不善,压着声气儿应了“是”。正欲绞尽脑汁说点什么时,挨着付锦衾的那扇窗户忽然“呼啦”一声,被摘下来了!

风从窗外卷着旋地灌进来,吹得主仆二人俱是一僵,风里随后钻进一颗梳着双环流仙髻的脑袋,一脸郑重的询问,“跟不跟我去做好人好事?”

“我那边有门。”付锦衾对姜染的脸并不陌生,但每次见她,都能涌起一点新鲜的冲动,就比如现在,他就想把她的脑袋掰开,看看里面装了多少木头屑子!

“我看它关着呢,担心你锁了就没敲。我今儿刚从张家那儿赚了银子,回去以后琢磨了大半天,觉得这钱要是都让我一个人扣下了,不大地道,就想给猎户遗孤送点去。”

付锦衾对姜染要去给遗孤送钱的行为不感稀奇,毕竟这人比这不着调的事都干得出来。门关着,窗前有灯,她都认为敲门没用得拆窗户。姜染嘴里的猎户遗孤他也知道,共计两人,一个是猎户家八十岁的老母,因不知姓甚名谁,跛着一条腿,被外界称为瘸腿婆婆。另一个是猎户的小儿子,叫旺儿,今年才六岁,祖孙俩自猎户父女死后便一直住在城南双山胡同里。

“你陪我去。”她在空荡的窗框上劝他,身后是一片浓黑的夜,像极了从鬼门关里飘出来的鬼,没日子活了,非得赶夜里“布施”。

“你先进来。”付锦衾沉声道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